2021年7月1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其合作者(包括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帝國理工學院、英國牛津大學、北京天壇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深圳醫院等)在柳葉刀雜志(The Lancet)發表了研究,題為:中國城鄉平均體重指數和肥胖:2004至2018年全國代表性調查結果(“Body-mass index and obesity in urban and rural China: findings from consecutive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s during 2004–18”),研究重點關注中國城鄉不同特征成人平均體重指數(BMI)及超重和肥胖趨勢變化。
本研究利用2004至2018年間,在中國31個?。ㄖ陛犑?、自治區)開展的六次具有全國代表性的慢性病及危險因素監測獲取的累計約65萬名18-69歲成年人的身高和體重,分析BMI、超重和肥胖率,并比較其隨性別、年齡、城鄉分布、地理區域和社會經濟狀況的變化趨勢。研究發現:
第一,2004-2018年期間,中國成人平均BMI呈總體上升趨勢,但2010年以后,中國成年人平均BMI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平均BMI增長速度為2004至2010年增長速度的一半。同樣,2010年后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年度增長幅度略低于2010年前。
第二,2004至2018年期間,男性的平均BMI、超重率和肥胖率增長速度均大于女性。2004年,男性的平均BMI、超重和肥胖率均低于女性,但2010年后,這一狀況已完全逆轉,男性的平均BMI、超重和肥胖率均高于女性。
第三,在城市和農村地區,特別是在女性中,平均BMI、超重率和肥胖流行率存在著不同的趨勢。2010年以來,中國城市地區成人男女平均BMI、超重率和肥胖流行率的上升速度均放緩;中國農村地區男性的平均BMI、超重率和肥胖流行率上升幅度略低于城市,但中國農村地區 的女性繼續保持穩定上升。
第四,2018年中國約有8500萬18至69歲成年人肥胖,其中男性約4800萬,女性約3700萬。十五年間,肥胖人數增長約3倍。
第五,女性中,受教育程度高的成人平均BMI一直低于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并隨著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平均BMI水平下降,但男性的情況卻相反。
自2010年以來,中國推出了一些針對肥胖和非傳染性疾病預防的國家級防控項目,包括全國慢性疾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和中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及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的等舉措。隨著我國健康政策和措施的進一步實施,雖然中國成人肥胖率仍在增長,但是與2010年之前相比增長幅度已經放緩,對肥胖防控已經顯現出有一定的效果。但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發展,城鄉居民飲食模式變化、身體活動量的減少,對于達到世界衛生大會提出的“2025年遏制肥胖增加”的目標還存在較大的挑戰。
中國城市和農村地區肥胖流行率增長和分化趨勢背后的驅動因素比較復雜,可能反映了經濟發展階段和受教育水平的差異、身體活動水平和模式的變化,以及食品總熱量攝入和動物食品消費量的增加。在城市,平均BMI、超重率和肥胖率上升幅度似乎趨于平穩,而在中國農村地區,尤其是農村女性中,仍在繼續上升。我們需要繼續開展長期監測,以評估長期趨勢和變化模式。目前的研究結果提示,加強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對不同地區和人群制定精準防控策略和措施,以遏制成人肥胖的進一步增長趨勢,特別要更加重視農村人口肥胖防控問題。因此,在人群中廣泛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提高居民的健康素養、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研究控制體重的適宜技術并推廣應用;加強科學研究,探索肥胖的發生原因;做好肥胖和慢性病的長期監測與評估工作,為遏制肥胖增長的趨勢提供科學證據和政策支撐。
鏈接: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1)00798-4/fulltext